杨修品,1943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云南省政协特聘书画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学艺术奖书法评审委员会主任,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特聘委员。书法荻全国一等奖,文化部文华奖,最佳创作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成就奖。国画获海内外名家交流展金奖。中国文联授予“百杰书法家”称号。出版有:《美学论语》、《美学纵横》、《书法美学》、《爱便是美》、《美人美话》、《杨修品扇面画集》、《杨修品书画集》。
劳伟先生,生于1943年,祖籍浙江余姚,字弘之,号菊翁。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为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会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会理事、第一届常务理事,云南书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楹联学会顾问,昆明书画院顾问等,应云南大学邀请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及书法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入典中国艺术史重要文献《中国新文艺大系》,载入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为现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书画艺术家之一。
劳伟先生致力于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精于书法,擅山水、花鸟,通书画史、论,能诗文。著有《草书释义》、《读赵壹〈非草书〉一文的辩析》、《书谱序注补》等学术论著,《劳伟行书苏东坡前赤壁赋》、《劳伟书刘文典诗集》、《初月集——菊翁劳伟书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劳伟山水作品精选》、《劳伟行草作品选》、《劳伟书鲁迅诗选》、《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劳伟写意花鸟作品精选》、《刘文典诗词存钞》(草书、行书、楷书卷)、《东篱梦痕》、《云岭风骨——劳伟书画艺术》等多种重要学术文献作品集,为繁荣发展祖国书画艺术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永乐,1944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奉化。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擅长版画、重彩画、水墨画。先后在比利时、德国、英国、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曾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展铜质奖,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银果》作品获日本中国版画创作基金会金质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东京国际版画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林超民,历史学博士,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大学教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省国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著作有:《林超民文集》(四卷)、《中国民族史》(三卷本)、《滇云文化史》、《南诏史》、《马可波罗云南行记史地丛考》等;译著有:《南诏国与唐代西南边疆》等;主编:《方国瑜文集》(五卷本)、《中国民族史研究丛书》(11种)、《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28种)、《民族学评论》、《西南古籍研究》等,培养硕士、博士、留学生90余名。
吴然,1945年12月12日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县龙沿村。作品集《天使的花房》被选入“百年百部”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光荣榜书系”。散文集《小鸟在歌唱》《踩新路》《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分获第二、五、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选入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四年级上册。
周鸿,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环境专业会委员,第二、第三届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文明智库特聘专家。
出版《人类生态学》、《生态学的归宿》、《文明的生态学透视——绿色文化》、《环境美学》(大陆出版后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本)、《生态教育》(俄文版)《走近生态文明》等14部专著,参著多部。在全国核心刊物及学报上发表论文90余篇,科普文章2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是中国最早研究生态文明的学者之一,为中国的人类生态学和生态文明研究作出奠基性的贡献,所授“人类生态学”课程2009年评为国家级素质教育精品课。
获中国环保最高奖2000年地球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各一名教授)、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2007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云南省教委2002年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云南省1979~1989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云南大学红云教育功勋奖等多项奖。
王玉珍,1946年生,女,汉族,云南省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云南文学艺术成就奖等奖项。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青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等职、获文化部优秀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受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从事滇剧表演、教学,专攻文武花旦,在声腔艺术和表演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功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活的古今中国妇女形象,是近代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主要代表剧目有:《杨门女将》饰穆桂英,《白蛇传》饰白素贞,《关山碧血》饰罗霞飞、《游御园》饰杨贵妃、《三看御妹》饰刘金定、《哑女告状》饰掌上珠、《红娘子》饰红娘子、《孟丽君》饰孟丽君等。
杨郁生,白族,1946年生,云南剑川人。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大理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剑川县文化馆馆长。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美展,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石宝山古今对联选》(与张文合编)、《剑川历代书画选》(主编)、《云南甲马》(著)、《白族美术史》(著)、《中国木板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与赵寅松合编)
王森祥,1946年生,云南巧家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群艺馆从事美术调研工作至退休。自学国画花鸟、山水。《南疆谷》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及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获佳作奖。作品《南风硕》、《香雪》、《霜天晓月》、《榴园清音》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全国名家花鸟画展”、“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
柴毅龙,男,汉族,1947年1月生,山西左权人,教授,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师从伍雄武、邹琳、廖贵仁等诸位先生。1984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班,师从赵光武、赵家祥、王太庆、朱德生、楼宇烈等名师大家。历任昆明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主任,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规划办通讯评审专家、云南省高校教授、副教授评审委员、云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昆明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昆明学院教学督导组文科组长等职。长期从事哲学理论(包括美学、伦理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尊道与贵德——中国人的价值观》、《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合著)、《畅达生命之道——休闲与养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及《讲解》(主编)、《儒商读本》(三卷本、主编之一)、《现代西方哲学评介》(合著)、《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合著)、《西方智慧之路》(合著)、《中国哲学史要》(主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合著)等。曾获云南省教育基金会授予“优秀教师”及昆明市政府授予的“杰出园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等称号。另发表有学术论文60余篇,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各级各类奖项多种。2017年9月被省政府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23年1月被省政府续评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黄尧,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第五、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曾任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云南文学院院长,云南省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云南省影视创作指导小组副组长,云南省委宣传部专家文艺组专家,“兴滇人才奖”第一、第二届终评委。云南文艺创作奖励基金首届终评委、云南省高级技术职称(文学)评委会副主任等。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生命的近似值》(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篇小说《荒火》(获“十月”文学奖);纪实文学《世纪木鼓》(1999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出版小说、散文、人类学专著、长卷报告文学二十余种。
段增庆,男,汉族,1947年11月生,云南凤庆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考入云南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本科学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第二届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第三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常务副主席。2008年6月被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市长书法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一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法交流展》、《中国新疆·国际书法大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云南书法作品展》、《云南省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美术书法摄影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云南书法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云南书法作品展》、《云南省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书法作品展》、《第十四届云南书法作品展》、《中韩国际书法交流作品展》、《挥毫彩云南——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书法作品邀请展》等。在《全国市长书法展》中获优秀奖(只设优秀奖),在山东举办向全国征稿的《“鸢都杯”书法展》中获金奖。2005年,有两件书法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收藏;2020年,自撰诗《中华崛起》书法作品被云南省档案馆收藏。
在党政工作中,曾任过丽江地委书记,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省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等职。2023年1月被续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47年生。曾任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云南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教授、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从事人类学、民族学、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研究。出版《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中、英、日文专著及《生态人类学》等译著10余种,主编《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等丛书10余种,发表论文、译文近百篇;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和参与领导建设了5个省、校、社区博物馆。著作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曾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客座教授赴日工作数年;曾受聘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等;曾任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等。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大学教授、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批签约作家、云南大学首届教授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致力于名人研究与云南历史文化研究,已出版《李广田传》、《熊庆来传》、《袁嘉谷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方成传》、《西南角——民国文人抗战年月中的那些事》、《滇军抗日将领·余建勋传》等专著近五百万字,发表学术论文及纪实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云南科技英才》、《敢为天下先的云南人》等参著作品十余部;曾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校级奖励,包括“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滇版优秀社科图书奖”、“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昆明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云南大学教学名师奖”、“云南大学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云南大学老教授协会首届科研成果奖”、“云南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等。
尹宝元,别名半聋,1949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特聘书法家,云南大学设计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云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一生无所嗜好,唯对书法、篆印小技情有独钟,但终因为道于盲,不知所云。后得到刘博琴、欧阳中石等名家指点,方入正轨。而今霜染双鬓,涉足印事四十余载,甲子之后,略知书道、篆印之一二。
男,景颇族,原名静王甘,云南省陇川县人,1950年1月26日生,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云南民族大学政法系主任,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首席教授,云南省景颇族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9月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1月聘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咨询专家。
公开发表论文《论民族特征的形成》、《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发展态势研究》、《民族与国家》、《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景颇族历史上的‘贡萨’与‘贡龙’制研究》、《景颇族发展探索》等12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主编《世界民族问题概论》、《中国国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思冠佤》、《早乐东》、《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景颇族文化大观》等。电视剧《日浴》由中央电视台文化节目中心、云南高原影视中心摄制。多次被评为云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曾当选为昆明市人大代表。
女,1950年8月生于重庆市。中共党员。1970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2003年获得教授职称,2007年退休。刚留校有幸参加方国瑜教授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编纂工作,在先生的细心培养下学习云南历史文献整理研究。在职期间,独立完成300万字的云南史料纂录校订,与林超民教授共同完成了1-13卷1300万字的《云南史料丛刊》编辑出版工作,担任过中国民族史史料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等课程的教学,在《史学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由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得到师生好评,曾获云南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大学第七届伍达观优秀教师二等奖,尤其是在培养指导学生论文撰写成绩突出,获云南大学首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优秀教师奖。退休后主持《中华大典》地域民族南方总部、文献目录史部地理的编撰,参与《生物学典》的审读工作。目前正积极参与文史馆主持的《云南丛书续编》的编纂工作。
男,汉族。1950年出生于昆明。
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三、四、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展;第三次中日友好书法展;第三次中日代表书法展;中国现代二十人书法展(2009年日本);首届全国“三名工程”展等。作品入辑《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南海珍藏集》和《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等。1990年在台北举办郭伟书法展。
主编《中国历代书风》系列丛书、《水墨云岭》、《云南书法史图录》等。已出版《郭伟书法作品集》、《晋爨宝子碑意临本》、《会心集》、等。
曾担任“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评委、“第五届全国中青展”评委、“第五届全国篆刻展”评委、“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展作品展”评委、“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评委、“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首届篆书展”评委、“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评委等。获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贡献奖”。
中国书协三、四、五,六届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二届、三届、四届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任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任云南大学东陆书院院长。主要研究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中古风度》;与人合著《滇文化与民族审美》、《云南民族文化概说》、《民族文化学》、《文化与经济:民族文化与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概论》等;主编《理解文化论集》、《和谐文化建设论》、《态与势:云南文化产业研究》、《在主流与边缘之间》等多种著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90年获“云南首届文学艺术奖”,2006年获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云南艺术贡献奖”,2006年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12年,云南省文联授予“云南文艺基金会贡献”一等奖。